严冬过去是春天,不过那年倒春寒,明媚的春天姗姗来迟。引岗渠,虽然不再说下马了,但省里不点头,总抹不去名不正事不顺的阴影。
获鹿县第三届党代会的胜利召开,使全县人民看到,这届县委把引岗工程,当成了改变获鹿县面貌的头等大事,决心带领群众彻底改变获鹿县的面貌,全县人民为之精神振奋,各项工作齐头并进。
地区黑水坪会议以后,兄弟县带着乌卡斯钻井机和技术人员来了,机械施工浇注铆筋桩。经过众多单位帮忙,终于完成了真空浇铸的6个槽墩的36个铆筋桩,解决了人工不能作业的问题,保证了施工进度。到1970年底,已经开挖的槽墩44个,其中23个槽墩完成底部基础浇注。
革新能手宗清俊
温塘河渡槽,随着槽墩垒砌的升高,安全问题又来了,既没有脚手架,也没有安全网。垂直提升,采用原始的办法,用木材搭成斜坡,用“六人抬,六人架,六人前后推和拉”的办法往上运。这样,进度缓慢,劳动强度大,而且十分危险。李村施工营南白沙民工连宗清俊、张墨臣、张春恒在技术人员帮助下,发明了土塔吊。
槽墩砌体要求非常严格,首先根据槽墩的高度设计出槽墩底盘的大小和侧坡的比例,然后再算出垒砌什么规格的石头,垒砌多少行,每层的周长是多少。让施工单位按设计图纸要求一层一层地加工石料,石料加工出来,在地面模拟摆放,编组排号,经工程技术人员检查验收,一切符合要求标准,才能开始垒砌。这叫“加好工,排好队,爬牛拱圈不打累”,以免把石头弄上去,因为不能对号“入坐”影响工程进度和因为敲击石头,震动底层影响工程质量。
一块石头上百斤重,民工手里只有一个铁撬,在几米、十几米高的槽墩上,探着身子观察安装的石头平不平,直不直,是非常危险的。在当时技术、设备还相当落后的年代,人们细心琢磨,精心施工,创造出这样的精品,无怪人们说,这项工程不仅是劳动人民用双手修建的,更是用心血铸造的。所以运行30年来,特别经过1996年特大洪水的考验,一点问题也没有出现,足以证明,这项工程和其他重点工程一样,是广大干部、民工和工程技术人员用心血浇铸的硕果,是人们心中的丰碑。
![]() ![]() 冶河渡槽工地需要这么多石料,都要男劳力去干,已经不现实了。妇女能顶半边天,于是,各公社纷纷组织女石匠队伍。山区公社抽出技术人员到平原社队去指导,女石匠们不怕苦不怕累认真学习很快掌握了技术。冶河渡槽的料石很多出自这批巾帼石匠之手。
渡槽压沿石和圈脸石,平山是没有的,都是从我们获鹿的虎头山、黄岩岭一块一块采出来,一块一块用毛驴车运上去的。
冶河倒虹吸要深埋8.5米,不然洪水冲刷,毁坏管道很难修复。把一节3.5吨重的水泥管安放在8米多深的地槽内,又是一项艰难的工作。开始人工安装,采用数十人用大绳拉着一节管子慢慢地放入地槽,工效极低,进度缓慢,且不安全。在这种情况下,驻获河北省133处伸出了友谊之手,主任----妥善安排本单位生产,抽出时间把唯一的一台吊车用平板车拉到冶河工地吊装倒虹吸管道,解决了我们的难题。原计划四个月的任务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
![]() 驻获鹿133处支援引岗渠工程
冶河倒虹吸正在打麻接口,民工手中拿的是浸泡了沥青的苎麻。
![]() ![]() “打麻接口”是倒虹吸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