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诀之一——团结治水
引岗渠可控制获鹿县绝大部分土地,对于他们来说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程,所以他们最为迫切;引岗渠在平山下半县流经30公里,逐步走出山区到达丘陵、平原,而且近水楼台先得月,对于他们不能不说也是一项重要工程;引岗渠虽然在元氏县只有14公里,又在最下游,但是可以流入他们的八一水库,他们有储水最多的优势。所以三县领导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了一起,精诚团结,共同谋划,带头实干,开创了团结治水的先河。
秘诀之二——榜样的力量
缑増福、杜英杰等同志既是县委领导,也是普通一兵,他们一有时间就到工地、田间参加劳动,获鹿县的村村寨寨留下了他们的身影,一个个工地留下了他们的脚印,休息的时候,和民工促膝谈心,他们的话说到了群众的心里,老百姓的事装在了他们的心里,他们和广大群众连在了一起,他们成为人们心中的焦裕禄,凝聚了县委一班人和全县人民为改变获鹿的面貌艰苦奋斗。至今获鹿的老百姓常说,端起饭碗,就想起引岗渠;看见引岗渠,就想起缑书记;我们能天天吃上白面卷子,多亏缑书记、杜书记带领我们修了引岗渠。
秘诀之三——科学态度
说起引岗渠,人们一定首先谈到砸锅卖铁战引岗的艰苦创业精神。是的,没有那种精神是修不成引岗渠的。但是,不要误解那个时代的人们,那时人们对科学种田,提得是非常响亮的。引岗渠工程,从开始人们就很讲究严谨的科学态度。
张文庆一生从事水利、交通工程的勘测设计,被人们称为“土专家”。引岗渠开工,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到了那里。他汇报的数字都是小数点以后好几位,有的领导说,你说个大概数就行了,他说没整没零不算数,我们就得一丝不苟。
宋正华从济南大学毕业来到获鹿源泉渠,引岗渠开工,被抽调去参加勘测设计。她,一米五二的个头,体重不过一百斤的弱女子,和男同志一样翻山越岭,淌水过河,搞勘测。为了寻求设计理论,三番五次骑着自行车到石家庄找老师,寻资料,还让她的父亲在济南购买水利工具书,引岗渠是智慧的结晶。1996年8月,她从电视看到河北发生百年不遇的洪灾,立即给过去的同事打电话询问引岗渠受灾情况,当她得知大型建筑物完好无损时,他的眼睛湿润了。
![]() 2004年3月25日,召开引岗渠通水30周年座谈会,她专程从山东赶来,这是她在冶河渡槽的留影。
![]() 由技术人员、民工和领导干部组成的技术小组层层把关,确保质量。引岗渠30的年来,固若金汤。1969年引岗渠勘测设计时,资料记载,冶河最大径流发生在1963年8月,最大洪峰8900立方米/秒。1996年8月,发生百年不遇的洪水,冶河洪峰12600立方米/秒,冶河渡槽等大型建筑物完好无损,引岗渠经受了严峻的考验,设计施工人员的工作得到了历史的检验。
![]() 宗清俊和他的伙伴研制的土塔吊,解决了高空垂直运输问题,在修建引岗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