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当前位置:河北引岗渠人民政府 > 新闻信息 > 新闻信息 > 内容阅读
新中国档案----红旗渠

 

资料来源:石家庄新闻网2014年10月11日

据新华社电,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位于太行山东麓,历史上属于严重干旱地区。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极为关心林县的缺水问题。1959年夏天,中共林县委员会提出,从林县穿越太行山到山西,斩断浊漳河,将水引进林县,彻底改变缺水状况。1960年2月,红旗渠开工。经过不到八个月奋战,林县人民斩断45道山崖,搬掉13座山垴,建渡槽、路桥和防洪桥56座,完成土石方445.65万立方米,砌石42.86万立方米,终于拦住了浊漳河。然后,经过连年苦战,实现红旗渠总干渠通水。接着,林县人民又进行红旗渠支渠配套建设。1974年8月,红旗渠全部竣工。在红旗渠建设过程中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奋发进取,开拓创新,不断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相关链接:网载,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安阳地区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如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可以把广州哈尔滨连接起来。红旗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是世界第八大奇迹。

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十年余。它以浊漳河为源,在山西省境内的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设坝截流,将漳河水引入林县(今河南林州)。该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山西石城镇-河南任村镇),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从1969年红旗渠竣工以来,先后到此参观的外宾就有来自五大洲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700人之多。

1970年代,周恩来总理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