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当前位置:河北引岗渠人民政府 > 新闻信息 > 新闻信息 > 内容阅读
水旱灾害痛定思痛后的中央一号文件
孔祥智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以水利改革发展为主题,就是要抓住当前水利这个薄弱环节。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孔祥智教授认为,当今的水利建设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因素,无论从历史上的经验还是当前的现实情势看,水利建设已刻不容缓。
首先,从历史上看,由于地理条件和资源条件的特点,水患和旱灾交替进行,水利建设一直是历朝历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每一个朝代发展农业需要重点治理的工程。中华民族最早的传说之一就是大禹治水。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给我们留下了都江堰这样伟大的水利工程。这种状况到了现代社会不仅没有改变,反而由于人口的大量增加,以及工业化、城市化导致的耕地面积的减少和用水量的大幅度增加而变得越来越严重,水利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因素,已经到了不能不治理的时候了。
其次,近年来,我国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成灾面积和由于灾害造成的损失每年都在增加。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不仅传统的北方旱作区缺水,南方水浇条件一向较好的地区也出现了缺水现象。并且,在旱灾到来时,工程性缺水是成灾的最重要因素,这就为当前的水利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再次,新中国成立后,各级政府一直十分重视水利建设。我国曾经在60-70年代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水利建设高潮,建起了约8万座各种类型、各种级别的水库。改革开放以后的30年间,由于水利投入的条件发生了变化,水利投入增长一度趋缓,仅新建了不到4千座水库。并且原有8万座水库严重失修,病库、险库增加,还导致了农田水利设施的滞后,干渠到田间的支渠不配套、不健全,田间机井只有部分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很难承担防洪和抗旱的重要任务,国家对水利建设投入不足欠账严重,必须加大投入才能逐渐缓解农业生产的迫切需求和水利设施供给之间的尖锐矛盾。在今后10年间,不仅要把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还要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
最后,现在国家的财力有了大幅度上升。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接近40万亿元,财政收入超过8.3万亿元,完全有财力投入到水利设施建设上。
资料来源:人民网  标题是编者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