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忠近照 三十年来,引岗渠流金淌银,绿了大地,富了人民。三县人民有口皆碑,称它是一条创业渠、致富渠、母亲渠!
事有凑巧,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那种缘分,也就是这年的某一日,我无意里又在获鹿古老的西门城楼下结识了另一个家喻户晓的革命老前辈:杜英杰同志。面对这个沉默寡言、干巴病弱,几乎又是茕茕孑立的老人,我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当年和缑老前辈率领着全县人民砸锅卖铁战引岗的一代决策者、领导者! 那一年我只有十来岁,虽然没有直接去参加大战引岗渠的主战场,却也对那场震撼整个获鹿大地的水利工程记忆犹新:——母亲带着干粮走了,修渠去了,太阳没出来就走了,等老太阳落了还没回来;——大伯走了,赶着大马车来工地上运石头;——去姥娘家,年事已高的姥爷也不在家,一问,在引岗渠上住着好多天没回来了!——邻村里死了一个人,只有二十来岁,还正谈着对象哩,却在隧道里叫给捂死了!引岗渠,引岗渠!在我幼小的印象里既神秘又叫人敬畏,还有一丝一缕的恨意!因为她占有了我不知多少个日夜本该和娘亲在一起的温暖日子!时隔一年或两年,只有十一二岁的我竟也大模持样地赶着生产队上的小毛驴车开始往上寨段的渠道上运石料了!那磕磕绊绊的山坡路,那宽宽的渠槽,深深的渠底,还有飘扬在渠岸两边猎猎作响的五星红旗,迄今历历在目,梦靥一样,想抹也抹不去! 初见缑老的时候我情不自禁地问他,为什么要修引岗渠呢?那大个工程,那么困难的时期,又是在那样的一种政治背景之下!那要冒多大的政治风险呀!说不定就要落个劳民伤财!说不定还要落个历史罪人!但他想都没想就开始滔滔不绝地说:当时要修引岗渠,确实压力很大,但不修又是不成的呀!那时的获鹿缺水严重,可不像顺口溜说得那样:旱收平原,涝收山,凑凑合合八成年。其实经常严重的干旱已经威胁到了老百姓的生存生计,尤其是山区丘陵地带,群众们简直是在一种极端饥饿的日子里苦苦熬煎着!那年我带人下乡考察,看到的是怎样一幅幅叫人心酸的场景啊:在石井、黄岩,出门就是一片一片干透的白毛地,地上刮卷着小旋风,山坡上树木稀少,茅草干枯,地里看不见一个社员劳动,却有一群群乌鸦在田间地头上起起落落地觅食,一边还凄惨地鸣叫着!三三两两衣衫破旧的妇女,一手挎着个篮子,一手拿着根打狗棍 ,有的一手还牵着老人和孩子,无奈地走向山外要饭!来到老区栈道村,听到的是民国九年的那场大旱,一对老年夫妇翻山越岭往返18里到石井村去取水,回来的时候,不小心打翻了水罐,老两口一气之下,悬梁自尽了!在东焦村,几个社员在麦田里懒洋洋地锄草,星星点点的麦子地里,麦苗稀拉,多处已成浅灰色。中午我们来到村里,看见井台旁边的水桶长龙样摆了多半条街,绞二十多圈才能打上半桶泥水来,等着打泥水的汉子们一边在地上蹲着抽旱烟,一边愁容满面地苦等着。中午我们来到一名大嫂家,这本是一名烈属,男人在抗战时光荣牺牲了,这会儿只有这名五十多岁的大嫂一个人拉扯着几个孩子生活着,看见我们到来,这名大嫂竟直言不讳地埋怨起来说:战争年代,你们都往我们山沟沟里跑,如今解放了,平妥了,我们这里怎么还是这么穷啊,你们也不常来了,什么时候才能有二亩水浇地,让咱社员群众吃上一顿饱饭啊!当时我眼泪都要落下来了,心里非常难过,同时心里也非常愧疚得慌,作为一名父母官,叫老百姓这样埋怨,你心里能安生得了?好受得了?于是赶紧安慰她说:大嫂你尽管放心吧,有共产党、毛主席领导,会慢慢好起来的,困难只是暂时的,相信咱们很快就会过上好日子,获鹿再也不能这样下去了,再这样,这和旧社会有吗两样!革命岂不白革了!大哥岂不白白牺牲了!获鹿的严重干旱,很快引起了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时间不长,勘测、筹建引岗渠的项目就启动了,时隔不久,正式修建引岗渠的工程就打响了!那是一场怎样的浩大的工程啊!一条水龙,纵贯三县,翻山越岭,绵延二百多华里,三十多万民工倾巢出动,自带干粮家什,肩扛手提,硬是完成了一项项不可思议的艰难工程!当时有句顺口溜非常形象地描述了那时的劳动场景:手握钢钎用锤砸,上下井口麻绳拉,提着油灯点炮捻,排风赶烟土办法。那种团结一心,踊跃参战的场面,很容易让人想起当年母送儿子打东洋,妻送新郎上战场的感人情景!那种情景,至今让人铭记在心,没齿不忘!多会儿想起来就会泪流满面!多好的人民,还有多好的干部啊!那时的干部,无论从公社书记,还是到县里一般领导,都是骑着自行车下乡,带着铺盖卷、洗漱用具等物品,住在农村大队部或社员的家里,同吃、同住、同劳动!那时的干群关系简直和谐到了极点,干部们没一点架子,更没一点官气,来到村里,见了比自己大一点的就叫大伯、大娘、婶子,谦和得就像个晚辈、仆人!而老百姓见了我们干部就像是见了自己家里人一样亲切,还指使我们干这干那!一点都不见外、客气!引岗渠终于修通了,开闸放水那天,很多人望着渠里流动的水,都放声哭了!这是一场战役,在这场战役里,我们虽然牺牲了很多人,也致残了很多人,但到最后,我们终于打赢了这场战役,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忘不了获鹿、平山、元氏三十多万参战的群众,更不能忘了当时驻军部队的鼎力相助,是他们伸出了友谊之手,在物资、设备、技术、人员等诸多方面给予了无私的支援,克服了一个个困难,闯过了一道又一道难关。如今多少年过去了,引岗渠仍在流金淌银,浇灌着万亩良田,致富着一方黎民百姓,当时有句口号叫作学大寨,战引岗,誓叫获鹿变水乡!这会儿看起来,我们修引岗渠修对了,这真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利民工程,不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吧,总算兑现了我们那一班领导者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起码责任!至少也对起了埋怨我们的那名农村大嫂! 接下来在路遇杜英杰同志的街头上,我和老人家也主动聊起了引岗渠,但他始终很寡言,病后的身子也很虚弱,坐在西门亭子的石凳上,他扭头看着太平河南岸的一座高高矗立的亭子,良久不语。我知道,那是修建引岗渠纪念碑。过儿,老人才低声说了句:他们才是功臣!末了,再也没有说过多的话,只是低头静静地缄默起来,老人显然是沉湎在了当年那场没有敌人,却有重重困难;没有枪声,却有滚滚硝烟的鏖战里…… 时隔三十年,我们一行十几人由引岗渠管理处组织,在《引岗渠》网站谢树坤老同志的陪同下,沿着引岗渠源头,开始“新一代引岗渠百里行活动”。意在抚今追昔,再唱“引岗精神!”这中间有当年活跃在引岗渠工地上的文艺队工作者、还有直接指挥修建引岗渠领导者的后辈,再者就是我们这些文学爱好者了。 来到岗南水库南端,大家首先参观了大坝水闸。时值放水时节,一股清水自闸底喷溅而出,似蛟龙出洞,轰然作响!那种壮观,正如我的一个文友张彦林早就描述的那样:巨大的压力使得库水犹如惊鸿利剑惊射而出,喷着雪白的薄雾泡沫,在深达两米多的水渠里面奔腾夭矫,像一条疼痛的巨龙,蜿蜒奔腾几十米后,才变成碧水的模样,平静地向前方流去。 如果说在这里我还没有被渠水的喷涌之壮观所震撼,却是站立在冶河渡槽的碑楼之端默默俯视向东滚滚流淌的清水不禁大发心头之感慨!一条涌动的银龙在万里阳光之下闪动着粼粼波光浩浩荡荡地向东汹涌奔流,那横跨两千多米的渡槽真如一条巨龙凌空腾起,蓦地吼叫一声奔向大地的那一边!——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冶河渡槽、也叫群英渡槽、冶河枢纽工程!它是整个引岗渠规模最大的建筑群,是一项标志性的工程。它承担着为南跃渠、大同渠、源泉渠、兴民渠及引岗渠本身输、配水等诸多功能。它位于平山县刘家会、七亩两村之间,横跨宽广的千里大冶河! 据引岗渠管理处的同志介绍,当年修建冶河渡槽的槽墩时深不可测,有的挖了三十多米还不见底,而且地下水流量湍急,四台五寸水泵不停地抽也抽不干净,工程眼看着就要被迫停止,这时地区派来了技术人员和设备,采取钻孔下管真空灌注的办法,才将基础牢牢地建筑在河底的山根石上!还有渡槽所需的石料,附近根本不能解决,要到几十里外的获鹿、井陉县境去采。采石料要求有相当技术水平的石匠,而施工团在这方面不仅人才稀少,还缺少劳力,因为大批男劳力包括年轻的铁姑娘们都已上了引岗第一线,最后只好动用村里的妇女们了!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各公社纷纷组织起了妇女石匠队,从不会采石到学会,个个都成了能工巧匠!就这样,十几万方的大小石料竟都出自她们妇女之手!母亲之手! 冶河倒虹吸,是一项地下工程,两排巨型管道从河底通过,首先是开挖地槽,深度平均9米,宽度5米。冶河滩底多为石质和胶泥状土,打眼放炮都有一定难度,特别是地下水上涨迅猛给施工带来了诸多不便。地槽岸边的几台抽水机日夜不停地运转也难保证开挖工程进展。要把巨大的水泥管平稳地安放在地槽内,那是一项怎样艰难的工作啊!最初采用数十人用大绳拉上一节小心翼翼地放入地槽,这样功效极低不说,还很不安全!关键时刻,还是驻获单位133处派来了全县唯一一台吊车,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提前竣工了! 引岗渠在通水后的三十年里,不仅造福了三县人民,也经历了种种磨难,在1996年的那场罕见的暴雨里,冶河渡槽下的水面宽达1000多米,河水最大洪峰每秒12600立方米。这次百年不遇的洪水,无疑说对引岗渠是一次历史性的考验!冶河渡槽和倒虹吸安然无恙,其它主要建筑物也完好无损;但是,明渠、大中型垫方、石墙、混凝土墙等防渗工程多处滑坡,桥涵、斗口等建筑物大都被冲毁,山体滑坡造成淤积到干渠内一到二米,有的甚至高达七、八米,渠道瞬间陷入瘫痪,失去正常运转功能!面对洪灾的肆虐,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时任石家庄市委副书记的彭造岭,副市长李清亲自在“修复冶河水毁工程指挥部”挂职。鹿泉市委、市政府,号召全市军民发扬引岗精神,从速上阵,在短短的时间内,很快修复了水毁工程。 由于引岗渠运行多年和1996年的那场特大洪灾,引岗渠开始第二次创业。从1998年开始,更新改造、续建配套,完成干渠垫方除险加固、明渠开卡防渗长度45公里 ,明渠改暗渠3.1公里,建成了水情水位自动控制系统。投资3000万元,改造引冶干渠——南跃渠10公里,使引岗渠的第二水源更有保证。建设土门、韩庄末级渠系节水示范区,建成马山头分干,新建山尹村管理所U型槽节水示范区。近年来,共完成支渠防渗、改造5 7公里 ;斗农渠防渗60 公里。渠系水利用系数由0.358提高到0.518,年节水500多万立方米。恢复、改善了灌溉面积11.5万亩,扩大灌溉面积8千亩,农业用水、生态用水不断增加,引岗渠的作用越来越大。 …… 久久地伫立在高高的碑楼之上,凝视着令人惊叹的冶河渡槽、以及埋藏在河底下的倒虹吸,你不能不感到这就是我们获鹿的金字塔,鹿泉的大运河,因为它不仅以工程浩大,质量优秀著称于世,而且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经久不衰!特别是它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的文化底蕴以及思想境界必将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勤劳的鹿泉人、引岗人。 在这里说起它的文化底蕴,其实就是它早已形成的一种伟大的、独特的“引岗精神”!这种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靠群众、团结协作”!在这种精神的鼓舞激励下,新一代鹿泉人顽强拼搏,开拓进取,扎扎实实,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点,一次次创业,又一次次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引来一渠水,换来万担粮! 砸锅卖铁战引岗,获鹿终于变水乡! 今日的鹿泉人再也不会因为严重缺水而困惑,再也不用因为严重干旱怨天尤人,悬梁自尽,也再不用因为严重干旱扶老携幼屈辱地去沿街乞讨了! 鹿泉的子孙们尽可坐享其渔米水乡之大成!左右逢源,为富为仁,尽显其华,甚至有些纨绔朱门为所欲为!你能不感激你的前人劳苦?! 祭奠吧,那些为修建引岗渠英勇献身的不死英灵! 感谢吧,那些为修建引岗渠流血淌汗的劳苦大众!还有那些为修建引岗渠憔悴了多少青春芳颜、锦瑟年华几乎是忘了自己性别的铁姑娘们! 引岗渠,一座屹立在太行山下的不朽丰碑! 引岗渠,几十万当代愚公肩扛手提垒造起的又一新的长城! 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不远的未来,引岗渠一定会成为鹿泉的又一旅游名胜!它锦绣百里,一步一景,而每个景致都有她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这些人文景观,逐渐会形成为一种历史文物,甚至青少年爱国教育基地,也必将会成为民族历史物质文化遗产! 因为曾有个大人物说过的:这是中国的第二条红旗渠!
鹿泉 杏桃梅书屋 2010-6-5 李继忠:鹿泉市文联副主席,作品颇多,个人网站《鹿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