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当前位置:河北引岗渠人民政府 > 引岗渠简介 > 主要建筑物 > 内容阅读
军民团结隧洞

王常峪隧洞竣工典礼

    军民团结隧洞是引岗渠全线最长的隧洞。位于平山县王常峪和北水村一带,隧洞从60米深处腹穿常峪岭,洞长2700米,宽5.2米,高5.3米,过水流量22立方米/秒,洞内全部用水泥,料石衬砌。该隧洞于1969年12月动工,是引岗渠全线动工最早的工程之一。开始获鹿县施工团直接负责霍北庄隧洞和这个隧洞,1970年5月兵分三路以后,归王常峪分团领导,主要领导有陈景元、林增福、杜建民、石正瑞等,施工员——————。

    第一批进入工地施工的是获鹿县申后、车行、韩庄、梁庄(春节后未来)四个公社。干部民工既无打山洞实践,更无打山洞经验。施工团领导和设计人员在现场指挥,对民工从搭井架教起,至如何开凿竖井、斜井,民工们边干边学,同时注意总结经验。首先开了十一眼竖井,三眼斜井(目的是作为紧急情况的出口,实践证明不可用),连同两端洞口的两个斜井共三十个工作面。隧洞工程,由于受工作面的制约,和在工厂上班一样实行三班倒。1970年春节过后,获鹿县革委针对王常峪隧洞掘进中的困难,派出老副县长杜中华和施工团的陈景元、贡承顺等到井陉矿区参观学习采煤打洞的经验。从那里学到了打井技术和排烟办法,学习回来经过认真研究察觉斜井是失败的,必须打竖井。所以,调来寺家庄、铜冶两个大公社参战时,经过调整,又开竖井九眼,这样共25个斜、竖井,工作面扩大到48个。当时在公社任职的书记(主任)和到工地负责的干部及施工营的主要领导分别是:

    申后公社革委会主任(书记)先后是孟昭庆(1967年12月至1970年8月)和王世斌(1970年8月至1974年7月),在工地负责的公社干部高梦如、张步云,施工营的教导员和营长是——————。

    车行公社革委会主任(书记)先后是吴喜林(1968年2月至1970年5月)和赵保卫(1970年5月至1975年10月),在工地负责的公社干部齐书太,施工营的教导员和营长分别是吴——(台头人)张正月(大车行人)。

    韩庄公社革委会主任(书记)靳同保,在工地负责的公社干部梁步学,施工营的教导员是干部李文学,营长和副营长是从村里抽调的苏金城(小车行)、刘江月(韩庄人)。

    铜冶公社革委会主任先后是贡林庭(1968年1月至1970年5月)和白广英(1970年5月至1973年4月),在工地负责的公社干部主要有李冰山,施工营的教导员和营长是从村里抽调的翟老镜(——)、邢景仁(北铜冶人)和杜喜山(北甘子人)、任彦刚(南甘子人)、张宏群(南故邑人)等。

    寺家庄公社革委会主任韩安仁,在工地负责的公社干部郝克深,施工营的教导员和营长分别是干部李富联和从村里抽调的史——、王——等。

    沥水严重是该洞的特殊难点,特别是打竖井的时候“上淋头、下泡脚”,而工地提水工具很少,最初只能用水桶往外提,后来才在各井安装了水泵。
    万事开头难,放炮以后烟雾弥漫,如何排烟,经过了四个阶段。开始有人说用谷草可以把烟排出,实践证明无济于事;有人说用布口袋可以把烟带出,经过使用没有任何作用;用送风的办法也没有解决问题;用抽风的办法总算解决了,但是用1450转的电机不行,必须用2900转的电机才行,还必须是7.5千瓦以上的电机。
    竖井打在什么部位,开始在一个平面上直着下去,直通主航道,实践证明容易塌方切不安全。经过研究打在距主航道2米的旁边,这个2米的通道,在隧洞放炮时可以存放工具,竖井里抽水、排风的设备也不被损伤,在井壁栓一条救生绳,以备紧急情况使用,这样工作才安全、顺利了。
    竖井的井桶打成什么样,怎么支撑防止塌方。开始打成圆的,结果井壁不好支撑防护,改为方的以后才解决问题。经过王常峪隧洞的实践取得了经验,为以后的顺利工作奠定了基础。
    王常峪进入主航道以后,民工们形容此洞是“喷泉四射、沥水成溪”,由于沥水严重和石质复杂,塌方也非常严重。民工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冒着数百次塌方的危险,日夜奋战在60米深的井下。十号竖井塌透见天,一号斜井塌方持续了8个月,落石数千立方米,支撑架被砸塌几十次。为了战胜塌方,领导干部身先士卒,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模范民工组成了抢险突击队,日夜奋战,创造了“短进快砌”,“券上拱券”等方法。终于战胜了塌方,而施工团副团长史永计,在带领突击队抢战塌方的战斗中壮烈牺牲,车行民工排长李吉瑞在这里砸断了腿,排险英雄李大会在这里和霍北庄隧洞的施工中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红光隧洞和军民团结隧洞的施工锻炼了队伍,积累了经验,为后边的隧洞工程顺利施工奠定了基础。

    在施工最困难的时刻,驻获鹿县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派出工程兵200名与民工并肩作战,把支撑、爆破技术和打山洞经验传授给民工,加快了工程进度,体现了军队和人民的鱼水深情。为了纪念军民团结战斗的情谊,这个隧洞命名为军民团结隧洞。

    1971年5月中旬,地区革委会副主任张屏东到王常峪隧洞慰问开凿隧洞的解放军官兵并视察引岗工程的,工地军民受到极大鼓舞。

    1972年5月27日 中共河北省委副书记马力、省革委副主任王金山、省军区副司令员袁捷,省革委生产指挥部副主任丁廷馨、中共石家庄地委书记王常柏等在获鹿县委书记缑增福陪同下视察引岗工地,最后,在王常峪隧洞工地开会讲话,从此,引岗工程得到了省里的支持。

    1972年5月29日 获鹿县革委在王常峪隧洞工地召开“军民团结隧洞”“在险峰隧洞”竣工、冶河渡槽拱券合拢庆祝大会,县委书记缑增福、地革委生产指挥部副主任柳清到会讲了话。河北电视台、石家庄日报社派记者参加会议,驻获鹿县单位领导、平山、元氏两县领导出席了会议。

    1972年8月胜利竣工,地区水利局发来贺电。该工程完成土、石方和砌体32万立方万米,投工200多万个。

上一篇:马冢河倒虹吸
下一篇:跃进渡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