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渡槽位于获鹿、元氏两县交界处,从获鹿县底下园村穿过,横跨石门沟,全长150米、宽6.2米、高咪,是9个10米跨度大孔和14个小孔组成的空腹式石拱渡槽。这项工程属获鹿县施工团铜冶分团领导,主要领导先后是毕复义和靳同保,施工员————。山尹村分社的山南张庄、山尹村、底下园三个大队承建了这项工程。当时山尹村公社书记先后是高步丰和李录宝,到工地负责的干部是——,施工营的营长——-———。 1973年11月动工,1974年9月竣工,共动土石1200立方米,砌体3400立方米,投工6.4万个。 建造该渡槽的三个大队地处丘陵山区,土薄缺水,多年来遭受着干旱的威胁,产量一直很低。群众盼水如饥似渴。在渡槽兴建过程中,广大干部和群众,积极主动,大力支持,物料不足,各大队自带电机,卷扬机和水泵、钢钎、手锤等工具1500多件。山南张庄大队还为“引岗”腾出了20个石场,选送了50多名手艺高超的石匠支援采石、加工。 施工中,三个大队团结协作,相互支援,山南张庄技术力量强,就主动替兄弟大队传授技术;山尹村青壮劳力多,就为兄弟队采石备料、垒砌槽墙,齐心协力,并肩前进。 底下园大队,仅40来户,男女劳力不到百个,却主动承担了渡槽主体工程,劳力不足就发扬出大力,流大汗,昼夜加班干的精神。工地需要上百方石料,他们动员群众“蚂蚁搬山”,组织男女老幼齐上阵,从1.5公里远的地方人推肩挑把沙子运到了工地。拱圈战斗中,木器厂材不足,就把6孔木牛改成了土牛,节约了资金,按质按时建成了渡槽。 至此,获鹿县境内大型建筑物全部胜利完成,故命名胜利渡槽。 |